EJ Tech振經濟須提速高質量發展3月27日2024年國務院總理李強為2024年訂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國家首要工作。但面對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性,難度甚高。雖然中央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惟把重點任務轉化為經濟成果並非短期之能事。因此,不少經濟分析員對中國前景抱懷疑態度。繼續閱讀
經濟通中拉關係:揚帆遠航,行穩致遠1月25日2024年新年伊始便有兩大重要事件。首先是太平洋島國瑙魯(Nauru)於1月15日宣布與台灣斷交,轉而與北京建交。與此同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本月中應邀訪問了非洲的埃及、突尼斯、多哥及象牙海岸四個國家後,將轉往拉丁美洲國家,行程包括巴西和牙買加。這兩件事都在外交領域具有重大意義。筆者認為,外長王毅匆忙地走訪拉美國家更為重要。這次訪問受到高規格的接待,凸顯中拉國家之間緊密的關係,除了在政治上強調一中原則,讓歐美國家明白中國在政治立場上獲得堅如磐石的拉美鐵粉支持,更重要的是透過多邊形式的經濟發展,建立實質而穩固的關係。 中國與拉美國家的友好關係已逾60載。自1972年尼克遜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拉美國家紛紛對華展開外交關係。雖然中國與廣大拉丁美洲國家均屬發展中國家,但兩者在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和自然條件等方面均存在著很大差異。中國與拉美地區的關係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如今已成為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閱讀
EJ Tech印度市場危與機1月3日2024年最近有關印度的議題引 發熱烈討論。英國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的12個月,當地淨移民人數超過67萬,當中以來自印度的最多。此外,2022年有約610萬人移居到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其中逾40萬人源自印度。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BR)預測,印度在2038年將超越日本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繼續閱讀
Capital HK香港氫能發展狀況9月10日2023年為因應氣候變化,全球致力於環循再造及減排,務求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在國際都會城市而言,香港在減排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隨著政府大力推出各項減碳措施,促使香港的碳排放量於2014年達峰值後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這跟政府廣泛宣傳環保、塑膠徵費、電動車新登記「一換一」計劃優惠等有著密切關係。 繼續閱讀
經濟通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機遇4月5日2023年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電動車,僅經過短短幾年,已成為內地家用汽車的主流。根據中國汽車協會資料,內地新能源汽車2022產銷量分別是705.8萬輛和688.7萬輛,分別同比增長96.9%和93.4%,市場佔有率達25.6%,高於2021年12.1%。另資料顯示,現時全球十大電動車生產商逾半皆來自中國,而中國電動車出口到歐洲有上升趨勢,已佔歐洲市場10%。有賴政策推動,電動車在中國能夠迅速發展。然而,近年的爆發式增長與補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新能源車興起時期,中國政府便提供補貼,直接補貼新能源汽車生產商,並減免購置稅。在交通擠塞嚴重及限制發出車牌的城市如北上廣深,當地政府亦都大力推廣電動車,使新購車中「綠牌」(新能源汽車)比「藍牌」(電油汽車)的銷量大幅增加。而中國電動汽車業已經歷多年的順風順水,但在2023年將面臨不少挑戰。其中,首個挑戰來自內地宣布取消長達13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計劃,並在2022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分析師阿魯希.科泰查(Arushi Kotecha)表示:「相比傳統燃油汽車,電動車用電機取代了內燃機和變速箱,因此零部件更少,勞動密集型程度也更弱,但它對經濟增長仍然至關重要。」因此透過增加電動車的生產量,一方面有助實現「雙碳」目標及降低成本,但同時也可能會在短期內釋放出大量勞動力,進一步增加就業壓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