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機遇

廖錦興博士| 4月5日2023年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電動車,僅經過短短幾年,已成為內地家用汽車的主流。根據中國汽車協會資料,內地新能源汽車2022產銷量分別是705.8萬輛和688.7萬輛,分別同比增長96.9%和93.4%,市場佔有率達25.6%,高於2021年12.1%。另資料顯示,現時全球十大電動車生產商逾半皆來自中國,而中國電動車出口到歐洲有上升趨勢,已佔歐洲市場10%。有賴政策推動,電動車在中國能夠迅速發展。然而,近年的爆發式增長與補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新能源車興起時期,中國政府便提供補貼,直接補貼新能源汽車生產商,並減免購置稅。在交通擠塞嚴重及限制發出車牌的城市如北上廣深,當地政府亦都大力推廣電動車,使新購車中「綠牌」(新能源汽車)比「藍牌」(電油汽車)的銷量大幅增加。而中國電動汽車業已經歷多年的順風順水,但在2023年將面臨不少挑戰。其中,首個挑戰來自內地宣布取消長達13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計劃,並在2022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分析師阿魯希.科泰查(Arushi Kotecha)表示:「相比傳統燃油汽車,電動車用電機取代了內燃機和變速箱,因此零部件更少,勞動密集型程度也更弱,但它對經濟增長仍然至關重要。」因此透過增加電動車的生產量,一方面有助實現「雙碳」目標及降低成本,但同時也可能會在短期內釋放出大量勞動力,進一步增加就業壓力。

中國電動車業面對的另一挑戰是配套設施建設能否趕上實際需求,包括維修、道路和充電樁等。此外,芯片的供應和提升核心技術能力等更是一大考驗。去年底以「聚焦新時代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為題的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朱明榮表示:「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安全上,一是必須要積極推動『補鏈強鏈』工作,形成產能備份和多元化供給方案;二是要通過投資和技術合作等方式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早日實現技術突破;三是推行核心技術攻關的長期主義,深耕基礎學科研究,為核心技術攻關蓄積能量。」

筆者留意到,各省市電動車配套上已加快腳步,旨在盡快追上需求。以湖南省為例,於2023年1月10日湖南省發改委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的通知,說明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並且構建智能高效的充電服務網絡,以滿足居民綠色出行的充電需求。通知中列出九點意見:一)建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二)加快構建充電基礎設施服務網絡;三)規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秩序;四)強化智能服務平台管理應用;五)加強充電基礎設施驗收管理;六)規範獎補資金申報發放流程;七)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套電網建設;八)推進居民小區充電設施建設;九)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

經濟學人智庫(EIU)產業分析師尼西塔.阿加瓦爾(Nishita Aggarwal)分析:「中國政府通過補貼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已13年,隨著補貼結束,預計中國汽車將變得更加自給自足和具競爭力,尤其在中國經濟增長被壓抑的情況,新能源汽車也將逐漸從政策驅動轉型為市場驅動。」中國汽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汽車產銷量穩居全球之冠。在上月全國兩會中,汽車業界代表都提出,在新能源汽車的策略中,除了鞏固內需,還要「走出去」,根據中國汽車協會最新統計資料,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31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達到67.9萬輛,增速1.2倍,有效拉動行業整體增長。國家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危亦有機。筆者期待在疫情減退並全面復常後,加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建設投入,為國內市場的增長和出口發揮提振作用。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