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俠之大者,愛國愛民1月7日2025年2024年是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鏞)誕辰一百周年,中港台舉辦了不少紀念活動。同時,今年亦是另一港產著名小說大師古龍逝世四十周年,勾起筆者對兒時對武俠世界的熱愛和瘋狂。那時,教科書讀得少,卻總是手不釋卷地沉浸於 武俠小說的世界,雖然電視台熱播武俠劇,仍不及小說文字的精彩絕倫。繼續閱讀
經濟通廉政行動一九七四12月26日2024年本年8月,廉政公署五十周年的開放日,筆者參觀特別增設「廉政光影50年」展覽,印象深刻。展覽經過悉心安排,配合懷舊的布置,展出自廉署成立以來所製作的電視劇集《廉政行動》的精彩劇照及精華片段。此外,廉署展出昔日經典宣傳海報及珍貴歷史照片,與市民共同回顧半世紀的反貪歷程。 香港從上世紀中貪污成風,民不聊生,到現在成為亞洲廉潔城市,廉政公署所發揮的作用不容置疑。在2023年廉政公署周年民意調查報告中顯示,89.1%受訪者認為完全不可以容忍貪污,接近所有受訪者(96.7%)認為保持社會廉潔對香港整體發展重要。認為保持社會廉潔對香港整體發展重要的受訪者當中,最經常提及的原因是「有助維護社會公平/公正/公義」。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如果知道有人貪污,他們願意去舉報,認為廉署值得他們支持的受訪者當中,主要提及的原因是「廉署反貪工作有效」。 繼續閱讀
經濟通老有所養,老有所樂12月18日2024年上月底,香港特區政府及工商界高層代表團一連走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了解其最新發展,及探討合作機遇,當中包括佛山市。在商業方面,佛山市聚集的港資企業達4131家,涉及註冊資本421億美元。而筆者對佛山市的城市規劃和休憩設施特別感興趣,相信佛山是繼中山和珠海後,大灣區又一座花園城市。良好的環境保護、完善的綠化工程、寬敞的空間,加上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使佛山成為港人退休生活的理想地方。繼續閱讀
經濟通「安」居「可」以樂業12月11日2024年中央贈港的第三對大熊貓本周正式與公眾見面。大熊貓熱潮迅速席捲全港。海洋公園所處的南區和香港仔一帶,隨處可見大熊貓的宣傳海報和紀念品。在公眾命名比賽和繪畫比賽中,分別收到超過2萬份命名建議和3千份繪畫作品,反應十分熱烈。最終,「安安」和「可可」的原名獲得命名比賽冠軍,寓意香港未來穩定「平安」與凡事皆有「可能」。 筆者認為,香港需要安居才能樂業。但近年來,全球局勢不穩定,戰火頻仍,許多國家民不聊生,實在令人沮喪。相比之下,亞洲地區還是相對和平穩定,只是政局變幻莫測。例如,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尚未上任,已釋出多項辛辣政策的預告。在這背景下,安定繁榮並非必然,因此在2025年香港人趁著「安安」和「可可」與大眾見面,也期望來年安居樂業,幸福快樂。居於香港的大熊貓「樂樂」和「盈盈」早前為港誕下首對龍鳳雙胞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的「好事成雙、吉事成祥」。現時,兩隻小熊貓都健康成長,預計明年第一季與香港市民見面。大熊貓在香港落地生根、開枝散葉,伴隨香港青少年快樂健康成長,亦成為香港連結祖國的一種情感紐帶。中央政府再度贈送香港一對大熊貓,承載著對香港市民的一種美好祝福,也是中央政府對香港充分信任和堅定支持。繼續閱讀
經濟通香港搶綠色科研人才可參考湖南芙蓉計劃12月5日2024年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第二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剛剛圓滿落幕,本屆的焦點是全球氣候融資新目標。場外話題則圍繞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會否貫徹對氣候問題的立場。事實上,無論美國明年會否一意孤行退出《巴黎協議》, 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將繼續推行各種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在實施減排的進程中,需要政府制度、工商界配合和科研機構的投入,而量度碳足跡的運算能力則成為關鍵。綠色智慧計算(Green AI Calculations)已成為減排行動指標的衡量工具。綠色智慧計算產業是依託算力、算據、演算法、算網為支撐,以綠色節能降碳增效方向,並通過強化軟硬體產品供給為核心,擴展多元化場景應用,為智慧化發展提供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這一產業屬於基礎性、融合性、引領性、戰略性產業,對全球減排及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繼續閱讀
經濟通應對氣候變化,美國不應缺席11月14日2024年 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7屆總統後,國際社會紛紛猜測下屆美國政府將會採取的施政方針,特別是環保政策。《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團隊已經準備好一系列行政命令和公告,內容包括再次退出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縮減部分國家的保護區範圍,以進行更多石油鑽探和開採活動,並重新容許向歐亞地區出口液化天然氣,若這些措施落實,將對全球環保工程構成嚴重打擊。繼續閱讀
經濟通中非環球貿易新格局10月31日2024年 過去十年,全球政經格局因為地緣政治而風雲變色。歐美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和平崛起及經濟迅速發展感到憂慮,並相繼啟動貿易戰和金融戰,或試圖遏制中國的成長。若非出現俄烏戰爭和中東地區衝突,中美代理人戰爭的鑼鼓早已響起。繼續閱讀
經濟通絲綢之路音樂會10月16日2024年於2013年,國家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以來,已超過十年。在此期間,除了成立絲路基金、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還啟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合作,並強調「互聯互通」的重要性。該倡議提出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創新合作模式,加強「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逐步形成區域內大規模的合作格局。 在「民心相通」方面,過去十年已取得顯著進展。根據「新華絲路」提供的資料,在教育文化領域,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並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同時提升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準,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在醫療衛生領域,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亦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科技合作方面,共建聯合實驗室、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 繼續閱讀
經濟通工業家培養科技新生代10月3日2024年 香港的科研能力在亞洲名列前茅,除了得益於擁有世界頂級科研機構,而香港作為亞洲的國際都會吸引不少國內外專才亦是成功關鍵之一。根據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發布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香港有七所大學上榜,其中六所排名上升,整體進步率為71%。當中五所大學,包括香港大學(港大)、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和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躋身全球百大。港大在全球排名第17位,在亞洲排名第4。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