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美國不應缺席

廖錦興博士| 11月14日2024年

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7屆總統後,國際社會紛紛猜測下屆美國政府將會採取的施政方針,特別是環保政策。《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團隊已經準備好一系列行政命令和公告,內容包括再次退出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縮減部分國家的保護區範圍,以進行更多石油鑽探和開採活動,並重新容許向歐亞地區出口液化天然氣,若這些措施落實,將對全球環保工程構成嚴重打擊。

  自2020年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從最初面臨國際質疑至今各項綠色工程獲得明顯進步,實在令人鼓舞。中國近年積極推動低碳綠色產業,而綠色創新帶動大量投資,已成經濟增長新動力。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者和消費國,在可再生能源累計裝置、設備製造、投資和市場發展等都處於世界前列,而在相關關鍵零部件生產領域,中國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70%。

中美兩國是全球碳排放最高國家,理應攜手推動減排,帶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然而,考量到減排需要付上經濟代價及國內共識的難度,這對美國而言更具挑戰性。而在中國的政治制度下,「雙碳」目標的落實較為可行。自「雙碳」目標出台後,中央已推行多項嚴厲的碳減排規定,並推出支援企業的政策,鼓勵協同作業,使相關持份者為減排作出貢獻。

  要實現減排,必須有技術創新能力,更需轉變人們的觀念。「內生性綠色技術」和「修補性治理技術」這兩個概念非常重要。修補性治理技術,是指在維持已有技術體系的前提下所採取的補救辦法,特徵是「先排放、後治理」。而內生性綠色技術,是指運用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與原有的高碳基準生產方式相比,在獲取相同產出的情況下,大幅度減少碳排放。

2023年12月,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28次會議(COP28)。 (網絡圖片)

2023年12月,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28次會議(COP28)。 (網絡圖片)

  去年12月,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28次會議(COP28)中,達成了幾項重要共識:一)以大幅減排和擴大融資為重點,為迅速公正和公平的轉型奠定基礎,同意逐步終結化石燃料時代。二)基於COP27的里程碑式決議,同意設立一個基金,支持已經遭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脆弱國家和社區。三)就全球適應目標(GGA)的具體指標及其框架達成了一致意見,確定了世界需要達到的目標,涵蓋了水、糧食、健康、生態系統、基礎設施、消除貧困和文化遺產等,以抵禦氣候變化的影響並評估各國的努力。

特朗普提名前紐約州眾議員澤爾丁(Lee Zeldin)擔任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署長。 (網絡圖片)

特朗普提名前紐約州眾議員澤爾丁(Lee Zeldin)擔任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署長。 (網絡圖片)

  應對氣候變化需全球攜手合作。若特朗普下屆政府真的再次退出《巴黎協定》,將對美國拜登政府參與的COP28所產生的共識和協議構成重大打擊。國際間普遍認為,美國作為碳排放大國和民主西方國家,有責任承擔對地球可持續發展的義務及承諾。截稿前媒體報道,特朗普提名前紐約州眾議員澤爾丁(Lee Zeldin)擔任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署長。特朗普表示,相信澤爾丁可確保公平、迅速地放鬆監管,以釋放美國企業的力量,並同時維持最高的環保標準。面對這些國際輿論及國內環保團體的壓力,能否改變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的立場,筆者拭目以待。《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