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經濟通

愛國主義教育

11月2日2023年

上世紀的日本侵華戰爭使國民團結抗戰,國共兩黨也團結起來共同打擊侵略者。然而,隨著抗戰勝利後,人民聚焦經濟和生活,愛國情感出現疏遠。尤其在改革開放獲得成功後,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崛起感到壓力,因此,通過制裁和打壓以達到阻止中國發展的步伐。從2014年非法「佔中」至2019年的社會暴亂,香港出現了全城規模的騷亂活動,除了部分人士累積多年的仇中現象、特區政府施政不善,亦有國外力量介入,種種都引致這場動盪。

經過國安法實施及三年疫情的冷卻,香港整體社會回復正常運作,但大量人才和資金的移出使香港受到了嚴重損失。此外,更有不少年輕人因暴動罪鋃鐺入獄,影響前途。「硬破壞」雖已過去,而「軟對抗」揮之不去。香港既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也要加強愛國精神及公民教育意識,以免重蹈覆轍。

在國家層面方面,為了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據憲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愛國主義教育法)並在10月24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

愛國主義教育法共有五章(總則、職責任務、實施、支持保障和附則),主要目的是具體推動和宏揚愛國主義精神文明及鼓勵組織愛國活動,將愛國教育制度化。而香港媒體更關注的是第四章支持保障部分的條文,其第37條及38條。37條是指任何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不得做出侮辱國旗、國歌、國徽等五項行為;38條是列明各教育、文化、旅遊及媒體等單位應當按照法定職責,對違反第37條規定的行為及時予以制止。由於愛國主義教育法成為法案,當中除鼓勵、獎勵愛國主義教育亦有「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雖然愛國主義教育法並非直接適用於香港,但本港同樣有責任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特首在最新的施政報告隨即公布多項相關政策,包括成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表示樂見施政報告提出相關措施。她期望「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除統籌政府內部,亦會結合民間力量。至於香港應否就愛國主義教育立法,需留待政府決定,但認為要讓市民認識國家歷史、國情和最新發展,這不一定需要透過立法處理。

而另一方面,施政報告亦強調「23條」立法將在明年底前完成。雖然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這是憲制責任並已是「遲交的功課」,但相信「23條」立法亦將會是下一波被西方國家發動輿論攻擊的藉口,甚至新一輪對負責制訂條例官員的制裁。香港是知識型經濟城市,一直都享有特殊的國際地位,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獲得「超級經貿聯繫人」的角色,既以中國香港人身份游走內地省市,亦以實施普通法的亞洲國際都會揚威海外市場。顯而易見,在當今內地經濟崛起及地緣政治下,特殊身份已是明日黃花。但香港能否放下昔日的光環,發揮新獅子山精神,利用創新科技、基礎研發、中西文化等軟實力再創高峰?讓我們拭目以待。《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繼續閱讀

經濟通

亂從何來,興從何起?

10月20日2022年

香港回歸祖國25年,這小島經歷了不少風浪,本屆政府履新後便強調「由亂而治,由治及興」,究竟亂從何來,興從何起?香港回歸祖國以一國兩制方式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構想原意讓香港可在維持原有管治模式,既保持國際城市的地位又可背靠祖國,「穩民心、振經濟」。一國兩制並非香港獨有,但不同文化及歷史背景產生的效應和影響可以是大相徑庭。

自1840年英國對清政府宣戰,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中方割讓香港給英方,就此英國利用香港作為與中國大陸的政經門戶,亦是英國將鴉片進口中國大陸的主要港口,在155年英國殖民地管治下,香港華人長期受到不公平對待,種族歧視的情況到上世紀90年代才逐漸改善。英國在香港回歸祖國前突然改變百多年在香港的殖民地管治政策,大幅提升自由民主意識並推行民主選舉制度,增加媒體和民間組織的自由度達到監察政府施政的效果,這種政治謀略明顯對應香港回歸祖國所採用一國兩制的方針,令回歸後的政府施政裹足不前,糖衣陷阱讓香港人享受西方式民主制度,而每項政策都要過五關斬六將,「提出、研究、諮詢、討論、修訂、爭拗甚至小市民利用司法覆核」,可想而知香港的政經發展怎能盡如人意,隨之而來便是政治爭拗,因此香港便由治變亂,就算香港經濟受到SARS嚴重影響時,內地利用自由行及推出支援的政策令香港在百業蕭條時能恢復元氣,也改善不到反中亂港的大趨勢。

繼續閱讀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