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經濟通

線上教學模式大趨勢

5月5日2022年

2021年的監管風暴可謂中國近十年在經濟上的一個分水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加工貿易為主軸,制定一系列推動經濟的政策,善用勞動力和土地資源大量招商引資,短短30年成為世界工廠,除引進外資企業管理模式、全球資金投資,還在產業多元化做得有聲有色。在無限商機的前提下好幾個重點新興產業(如科網、教育、娛樂媒體、金融、互聯網絡直播等)都吸引大量投資者,希望短期獲利的心態投入產業變成投機事業,因此這些產業短時間內過度膨脹出現泡沫,「機」中現「危」投資可以失利,但涉及國家根基的重點產業不能只投機而拖垮。

官場文化是「不做不錯、多做多錯」造成懶政怠政等的不作為歪風,這好像是全球政府官員的潛規則,但習主席高調要嚴打不作為的風氣,原本官僚作風的政府官員必須要改變固有思想,敢於面對新挑戰,突破現時限制,為國家和人民福祉努力。2021年高調向幾個臨近泡沫邊緣的產業進行嚴格監管,將投資過熱降溫和糾正歪風。

以教育產業為例,教育部去年提出雙減政策,提升學校教育質素,減少學生作業數量,減輕學生負擔,另方面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全面規範,現有的學校培訓類機構重新審核登記為非營利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校外機構不可提供境外的教育課程,不得佔用法定節假日、休息日等,這無疑對近年湧現大量昂貴補習機構的一種殺手鐧,用政策遏止打擊傳統學校教育制度。誠然,了解內地國情的人士會深深感受校外培訓補習的嚴重程度,從幼兒至高中學生都出現補習風氣,一個小學生的校外補習支出動輒8千到萬元,令父母百上加斤,這種為考試成績而超出家庭負擔的補習培訓,不僅出現不對等現象,製造劇烈且不必要的競爭,而且重外輕內的模式已違背了教育的本質。

近期內地亦開始檢討在線教育的監管,因應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傳統教學運作模式,更出現多種類型的線上教育課程,國家教育部建議加強對在線教育的監管促使其健康發展。據統計,目前全國互聯網教育用戶已超過4.2億戶,佔全國網民的48%以上,在線教育及其關聯產業市場規模已達5000億以上。在線教育的爆發式發展,固然有新冠疫情的原因,但也是近年來在線教育應運而生、蓄勢積累的結果,更是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的大趨勢,然而衍生出虛假廣告、技術故障、質素參差甚至欺騙案件。教育作為國民重要產業,必須要以健康為先,應以穩為主,線上學習能讓學生在不同挑戰環境下仍能保持學習進度,非常值得發展,因此我期待國家教育部能在推動鼓勵及監管雙管齊下,令在線教育以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走下去。《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繼續閱讀

經濟通

數字經濟體推動新零售

6月24日2021年

在科技不斷創新和資源充足的今天,消費平台究竟是為消費者的需求提供服務還是引導消費者的需求?這議題非本欄的篇幅可說得清楚,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消費者的購買模式、習慣和思維已徹底被改變了。中國電子商務之父馬雲開創了中國以至全球最大的電商平台,而他在2017年提出新零售的「預言」,為電商業者帶來新衝擊和新憧憬。新零售指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對商品的生產、流通和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實行線上服務、線下體驗及與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

新零售的實踐與數字經濟體有緊密聯繫,事實上自馬雲提出這零售創新路向,電商平台也需同步升級,加強數字化技術投資。阿里巴巴集團除核心業務如零售、批發和生活服務外,這幾年也拓展數字媒體及娛樂和創新業務,這些新業務以數字經濟體為主要技術基礎。然而以創新模式推廣的業務仍遇到不少困難,作為新零售的先行企業,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發展並不如意,盒馬鮮生是售賣生鮮食品公司,有線上和實體店,實體店主打高科技新零售概念,但自2018年至今出現多次食品安全和包裝問題,相信零售行業仍然滿足於現況,對於前沿科技的接納及改變購物習慣,需要更多時間及誘因。

內地電商市場每年都關注「雙十一」的營業額是否創新高,但事實上市場的成交量多年來已累積頗大升幅,因此難有大幅上升空間,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由2015年的3﹒8039萬億元人民幣增至2019年的10﹒0173萬億元人民幣,上升163%。與其在極為成熟的中國內地市場爭一日之長短,不妨看看跨境業務的待發商機。根據資料,全球200多個國家地區有超過一億海外華人,其市場規模估計達到843億美元,由於中國的經濟崛起,無論是移動支付或電商平台都為境外華人所熟悉。若善用數字經濟體的力量,或許會在新消費群組中創造新零售的另一個電商奇跡。《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當然顧問 廖錦興》

繼續閱讀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