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年初走出疫情陰霾,並經過春運及五一黃金假期兩個內地人流最多的節日,內地經濟正式從復常到走向正軌。然而,冰封一年的經濟難以有「V」型反彈,據工商業界估計要回復疫前的水平可能要等到2024年中。對比歐美經濟陷入困境,中國的復甦一方面為全球經濟帶來曙光,同時凸顯歐美國家經濟不濟,給其領導人帶來頗大的壓力,亦提升了地緣政治風險的危機。
內地在強勁消費的帶動下,首季GDP增長達4.5%,超出市場預期。隨著信貸需求增加,估計第二季增長可上升至8%,使全年經濟增長接近6%。根據瑞銀財富管理的預測,由於經濟復甦穩步推進,MSCI中國成分股的消費品、交通運輸、資本品和材料板塊將會迎頭趕上復甦的步伐。
而在多種產業中,以汽車製造和銷售最突出。根據中國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今年首4個月內地乘用車銷量為589.5萬輛,當中184.3萬輛是新能源汽車,而單看4月份銷量163萬輛同比上升55%,可見勢頭不俗。然而,汽車業也面臨一些隱憂,包括外圍經濟欠佳、成本上升及實施十多年的購車補貼在年初取消等。此外,特斯拉(Tesla)年初帶頭引發的價格戰對車廠盈利產生負面影響,令 整個行業趨向觀望。
誠然,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使得中國無法獨善其身,一旦中西方的經濟發展背道而馳,必然會產生極大矛盾。尤其西方國家百年來主導全球經濟、科技和軍事領域,因此西方的政治體制和模式已成金科玉律,植根頗深,而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模式和體制要和平崛起,並與西方列強平等互利相處,從現今西方的霸權地位角度看是極不可能。
當中西方經濟發展差異日益擴大、中國整體國力迅速上升的強烈對比下,俄烏戰爭已向全球發出了一個訊息:透過戰爭解決政經難題並非不可能。地緣政治觀察家對亞洲地區未來的安全形勢並不樂觀,與其花盡九牛二虎之力都未能令國家進步,改善不了經濟民生,不如多來一次代理人戰爭。畢竟,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相對於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來得天經地義,況且「製造」一次戰爭的成本對策劃者而言不算高,絕對是一個贏多輸少的生意。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過去幾年採取杯葛(例如冬季奧運)、經濟制裁、軍事挑釁及各種針對中國的政策,而中國仍以以柔克剛、不卑不亢的方式應對。於2019年,習近平主席在會晤來訪的國際人士時表示:「首先,這件事(美中貿易戰)不是我們挑起的,我們不願打也不想打貿易戰。必要的時候不得不打反擊戰,但是我們始終還是在積極爭取著不打。」
中國傳統價值觀念中,以智、仁、勇及禮、義、廉、恥為核心思想。中國歷史上,華夏文化一直以和平共處創造未來為理念。惟中國曾經歷多次被侵略,以及面臨內憂外患、無力抵禦別國侵略的情況。而如今,國家邁向富強,脫貧亦已見成果,經濟民生也有明顯改善。因此,現今的中國絕對有能力維護國土及民族尊嚴,力拒別國來犯。《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