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漠還是文化中心?

廖錦興博士| 9月8日2022年

數十年間香港城市受不同行業帶動經濟騰飛,從輕工業到旅遊業至金融中心的升級轉型不斷,但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光芒卻被國際金融中心掩蓋了,更有人稱香港是「文化沙漠」。

而事實上香港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只是其表現形式和內涵比較特別。香港的優勢是薈萃中西文化,中外交流的匯聚黃金地,尤其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更是文化藝術的高峰時期。該時期,香港有大量國際藝術展覽、粤劇戲曲及本地舞台劇演出等,而香港電影和廣東流行歌曲更是瘋魔全球華人社區。當時是錄像藝術最火紅年代,不僅本地的實驗電影,甚至來自世界各地的實驗電影都在香港可欣賞。

此外,香港是亞洲區的出版中心,文字媒體行業、印刷業非常發達。香港擁有完善法律保障言論自由,對傳媒抱持開放態度,這亦是吸引著名國際報章、雜誌及書籍出版商在香港開設地區辦事處的重要原因,而其發達通訊網絡,有利香港出版業發展及提供有力支持。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截至去年6月,香港出版及印刷機構單位有1477家,從業員有16819人。除報章雜誌和教科書籍,各類多媒體出版物,如軟件、電影、視像和電視節目、錄音以及音樂出版物多不勝數,實在百花齊放。

不得不說,筆者觀察到新生代對香港文化藝術的發展抱有頗大期望。上月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舉辦的「專資青年追夢計劃」的最終演示日以「十年後的我:突破自我,開創未來」為主題,其中一組年輕學員將夢想放於香港在十年後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並勾畫出一個理想藍圖。他們提出具體的實踐方法,如對外推廣本地藝術團體的演出、吸引國際人才與本地人才合作、利用公私營合作、以教育為核心加強社會的全面配合,從青少年開始強化文化藝術的知識基礎和政策局投入更多資源以提升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水平。

誠然,香港作為亞洲屈指可數的國際城市,已具深厚文化藝術的基因,而藝術科技(ArtTech)亦早已成為文創的元素,因此結合文化、藝術和科技一起,以及加上政府政策在資金和土地上的支持支援,香港定必能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願景,亦不辜負自上世紀已為香港的文化藝術而默默耕耘的藝術工作者。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