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三藩市「習拜會」後,中美關係回暖,並展開不同範疇的雙邊會談。雖然兩國領導人都未有出席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但已落實於COP28期間與主辦國阿聯酋舉行「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峰會,在氣候變化議題上取得進展。
正當大家議論由阿聯酋石油國企公司CEO,擔任協商減排及逐步淘汰石化燃料氣候議題的大會主席是否恰當時,歐洲的碳關稅受到廣泛關注。歐盟 理事會今年第二季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碳關稅法案、碳排放交易體系(ETS)改革和社會氣候基金法(SCF)3項主要氣候法案,這些法規是歐盟委員會於2021年提出的「Fit for 55」計劃核心,旨在讓歐盟在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由阿聯酋石油國企公司CEO,擔任協商減排及逐步淘汰石化燃料氣候議題的大會主席是否恰當? (路透資料圖片)
這3項法規除了提出面向歐洲的減排目標,亦是全球關注的綠色政策,對正邁向雙碳的中國起着標杆性啟示。ETS改革意味着碳經濟將步入黃金期,金融界這幾年已廣泛宣傳綠色經濟和碳交易的大趨勢,更與不同評核機構合作,令相關融資及碳交易更有系統。
CBAM將對全球商品貿易業務構成重要考驗。法案提出,歐盟在貨物貿易進出口環節中,將針對碳排放水平較高的進口產品徵收相應費用或配額,涵蓋金屬、水泥、化肥、能源等商品。具體在今年底生效,但設過渡期,將在2026年逐步實施。CBAM主要目的是透過政策,填補碳市場機制下可能出現的漏洞,例如企業一方面把總部設在歐盟內,卻同時將高碳排生產活動轉移到氣候政策相對寬鬆的國家;又或 一旦歐盟地區流通的商品被高碳排進口產品替代而產生的不公。
現時中國出口歐盟的產品主要為機電、紡織品、家品玩具等,不但低值,且生產過程的污染較嚴重,預計CBAM將衝擊以上行業。據業內人士估計,CBAM實施後,中國出口歐盟的相關企業將增加7%成本。可幸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近年成功打入歐洲市場,更是中國汽車出口的核心增長點,今年上半年歐洲市場已佔中國汽車出口總量的39.1%,超過亞洲和北美洲的31.7%和11.6%,此舉有助減低碳關稅對中國的影響。
隨着法案在歐洲通過,打開了碳關稅這「潘朵拉盒子」,各國定必加快碳關稅立法,以保障自身利益。在全球貿易中,首當其衝必然是產品成本上漲,短期內低增值商品將難以打入別國市場。因此,企業需考慮發展循環經濟策略,以及實施有效的減排措施,避免負擔高昂的經營成本。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