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工俠說》地球的天然資源被人類的濫用,已到達危險的臨界點,無止境的砍伐樹林、工業製造污水、浪費生活食水和大量使用化學品等等令地球的受命縮短。這些年來,聯合國和關注氣候變化的組織為改善種種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途徑,除廣泛宣傳環保和以簽訂聯合協議外,還有利用先進科技研發可再生能源(Sustainable Energy)。回看人類在19世紀中葉煤炭發展前所有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人力和畜力的形式,都是可再生能源。現代文明引進了工業時代,雖然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卻同時帶來了萬劫不復的破壞,如污染和氣候暖化等問題。未來只能透過發展可再生能源應付全球能源危機,但其發展相當緩慢,縱使發展再生能源路途遙遠但各國科學家仍努力不懈,香港在再生能源的科研中也有不少突破性的發展。
現時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是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其中利用水資源為再生能源的效益和研究受到關注,水力發電普遍是以水資源為再生能源,而全球約有160個國家正在使用,在此不贅。水力發電需要龐大的基建和資源才可進行,而去年香港城市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發表一篇有關利用水及雨發電的新方法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們的研究顯示,一滴100微升(一微升等於百萬分之一升)的水滴由15厘米的高度滴下,可產生逾140伏特的電壓,足以點亮100盞小LED燈。」帶領這項目研究團隊的王鑽開教授用最簡單易明的方法闡釋這科研成果的效益。
根據城大的發布中,這項新發明有兩大關鍵:一)是團隊發現當水滴持續撞擊可長期帶有電荷的永電體材料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時,所產生的表面靜電荷會不斷累積至飽和水平,令 PTFE 可儲存高密度的表面電荷,這克服了對電荷密度低的瓶頸問題;二)是研發突破點在於,當水滴撞擊 PTFE/ITO 表面時,由於水是導電的,會接通鋁電極和 PTFE/ITO 兩個電極之間的通路,變成一個可通電的完整電路。研究結果發現即使是少量的水,由15厘米的高度滴下也足以有效產生電力。王教授表示這科研成果可以幫助開發更多水能源以應對全球可再生能源短缺問題。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與香港青年科學院去年六月在香港科技大學聯合舉辦的科研成果工作坊中,邀請了科大、理大和中大的青年科學家以「能源儲存的新發展」(New Development in Energy Storage)為題,講解他們的科研團隊在新能源產品上的最新成果。當天,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盧怡君教授團隊對安全低成本水系電池的技術和應用有明顯突破,團隊利用護膚霜成分製作出提供穩定輸出非易燃水系鋰離子電池(Molecular crowding electrolytes for high – voltage aqueous batteries),該材料成本低、不易燃、毒性低、相對環保,研究結果亦已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材料》上,從上列科研例子可見香港的可再生能源研發在亞洲地區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當然顧問 廖錦興》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