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詐騙新挑戰

廖錦興博士| 7月10日2024年

當流動支付成為主流,雲端服務拓展,加上虛擬和數碼貨幣普及,智能科技取代傳統消費模式,我們的未來將交給數據擁有者。近年人工智能(AI)科技發展迅速,在出行、消費、服務等行業為用戶提供便利,隨之而來的是個人私隱、詐騙等風險逐漸浮現。以往針對個人的詐騙是採用電郵、電話,而現今的科技詐騙手法則更加複雜和高明。

根據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的報告,去年共有39824宗詐騙案,大部分涉及科技罪案,佔整體罪案近40%,較2022年上升53%,損失超過50億元。其中,損失金額最大的一宗是電話騙案,涉款7820萬元。警方「守網者」網站資料顯示,去年網上戶口盜用有3434宗,按年飆近20倍。

今年初,一宗科技騙案打破紀錄,案情顯示,總部位於英國的國際工程顧問公司,其香港分部的財務職員收到一段利用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製作的影片,內容是總部財務總監下達命令處理一宗秘密交易,要求這位香港職員滙款。最後,他把1.95億元共分15次轉賬到5個本地銀行戶口,巨額金錢就這樣被騙走。此宗科技騙案除了AI深偽技術水平之高令人防不勝防,還暴露了企業管理漏洞,即沒有妥善管理職員權限,該漏洞被騙徒入侵電腦系統後發現,於是進行深偽詐騙。

即時AI深偽技術像真度極高,容易獲取信任。 (Freepik網上圖片)

即時AI深偽技術像真度極高,容易獲取信任。 (Freepik網上圖片)

即時AI深偽技術像真度極高,容易獲取信任。騙徒會先入侵受害人的手機或電腦,了解最近動向後再詐騙,本年初已有多宗案例。AI深偽詐騙正肆虐全球,根據國際驗證服務公司Sumsub的報告,2024年首季深偽詐騙案增長最快的其中三個地區,分別是土耳其、新加坡和香港。網購及金融業詐騙案都明顯上升,香港的金融科技行業詐騙增長更達216%。在AI深偽詐騙中,金融科技乃高危行業,區塊鏈研究公司Chainalysis資料顯示,2023年虛擬貨幣平台的盜竊案為231宗,金額達17億美元。

在AI深偽詐騙中,金融科技乃高危行業。 (Freepik網上圖片)

在AI深偽詐騙中,金融科技乃高危行業。 (Freepik網上圖片)

智能科技發展,已令我們的現實生活與網絡世界無縫接軌。在零售店舖開設賬戶,只需在家自拍照片,即可通過應用程式驗證身份,既方便亦危險。喜歡在社交平台上載個人生活相片和影片,人臉資料就更容易被收集,AI身份詐騙將成為未來主要行騙手法。當個人或企業內部決策高度集中,儲存資料的保安措施不足,就會成為AI深偽的行騙目標。另一方面,消費者的貪婪,對自身保護的過度自信,亦為人工智能詐騙提供機會。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