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古人之智慧,知今人之所處

廖錦興博士| 5月4日2023年

上月,筆者出席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主辦的中國歷史與社會研討會,由立法會議員兼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劉智鵬教授以「鑒古之今-在當代地緣政治的語境中閱讀中國歷史」為題作分享。近年,即使小學生也懂得甚麼是地緣政治,但在香港的學術界中,對從當代的地緣政治了解中國歷史與社會的關係,並進行評論和分析的人並不多見。

劉教授先在研討會上從中國傳統價值觀中指出遠至孔子的《三達德》:「智、仁、勇」;管仲的《四維》:「禮、義、廉、恥」;到近代孫中山的《新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闡述植根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思想,均以禮、信、仁、義等和平共處的中庸為主軸,劉教授信念上堅持「人貴於物、以人為本、群體本位」,這些傳統價值觀亦從中國歷史中可看到。

而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形勢愈趨複雜和分裂。由於中國和平崛起,經濟發展迅速,影響西方霸權地位和利益,因此出現全方位圍堵中國的局勢。這些乃眾人皆知的事情,但礙於美國擁有龐大的金融系統勢力和壓倒性的軍事力量,而大部分國家都想透過左右逢源獲得利益,因此使中國在外交上更加被孤立。此外,西方式的民主自由思想仍是國際主流,使中國正承受巨大壓力。因此,原本相安無事的南海、台海和中印等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

劉智鵬教授強調,近代中國曾經歷內憂外患的晚清政局,警示國家積弱將引起列強瓜分國土,並出現搶、燒、殺、毁等等令國民痛心疾首的情況。但經過四十多年改革開放,中國全民努力建立一個穩定和現代化的國家,以此維護自身權益,不再讓列強欺凌。劉教授更指出新中國經歷新的社會結構建立、從一窮二白到共同富裕、從和平崛起到民族復興,以及循序漸進構建出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治國方針,包括完善管治體制、城鄉共同發展及創造合理生活。這些成功因素絕對離不開中國的政治體制,使國家避免陷入內戰災難,並營造了穩定的環境,促進經濟發展起來。

當前俄烏戰爭重創全球經濟,死傷枕藉。烏克蘭面臨國破家亡和難民危機;而開戰的俄羅斯亦面對全球大部分國家制裁,文化體育學術等產業被國際組織拒諸門外,只說成是單一侵略行為也許未免欠缺國際視野。與此同時,歐洲國家陷入經濟危機,全球還出現糧食和供應鏈危機。事實上,美國亦面對嚴重的國內自身難題,若沒有挑起戰爭、製造恐懼,就無法去轉移國民視線,並將會面對經濟國力崩潰的局面。因此,熟悉國際關係和政治學學者都會擔心台海和平關係不再,會「製造」出俄烏戰爭亞洲版,以一次性解決中國盛勢和消滅美國政府的外患,亦掩蓋了其內憂。

筆者認為國家經過百年鬥爭和戰亂,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必定擁有充足的政治智慧。既要強化自身軍事實力,更要鞏固盟友的關係,以避免美國重施故技,挑起戰爭,讓國家掉進戰爭的圈套。《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