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締造美好將來

廖錦興博士| 6月29日2023年

在一個以循環經濟為題的分享會中,講者提及中國未來其中一個重大目標是「共同富裕」(Common Prosperity)。在國家推動循環經濟以達到「雙碳」目標的同時,亦不能忽視實現共同富裕的整體發展方向。人民應重環保意識、承擔對氣候變化負責、為建立循環經濟生態系統作出貢獻。同時,我們也必定要相信國家共同富裕,以及為全球齊心關愛互助的命運共同體而努力。2021年,國家正式確立「共同富裕」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中共十二大通過的黨章對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黨章提出「將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進行修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三次分配*

共同富裕的概念中提及「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由政府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支出等進行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過自願捐贈而進行的分配。在共同富裕出台後,網上有不同的討論和猜測。一些極端言論質疑這是否意味回到1956年國有化時期,將三次分配說成是脅迫慈善。這些言論在當時社會造成了比較大的思想混亂,並嚴重扭曲了中央共同富裕的真正含意,即是「讓所有民眾都以同等的方式享受經濟增長成果。」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一個目標,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理想的目標之一。馬克斯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憧憬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而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亦提及人民應免於貧困、免於恐懼的自由。因此,雖然中西方擁有各自的政治和社會體制,但以人民的福祉利益為國家的核心價值均無可否認。

*居安思危*

國家在扶貧政策方面獲得巨大成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於2021年更指中國成功消除絕對貧困,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描繪的更加美好和繁榮的世界作出重要貢獻,讚揚中國取得的非凡成就,為整個國際社會帶來了希望。然而,中國內地仍面對不少挑戰,青年就業問題、老齡化趨勢、中產收入停滯不前,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這些因素導致了經濟波動,並加深貧富差距。

共同富裕並非資產國有化,而是推動各階層提高人民生活質素,為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努力。特別是企業在追求利潤之同時,也必須履行社會責任,這不是小恩小惠的施予,而是為國家及人民整體發展作出貢獻。以國際衡量貧富懸殊的基尼系數而言,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後收入差距擴大,到2018年才開始下降,但近幾年又略有回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張維迎教授在一篇《發展民營經濟是共同富裕的基礎》文章中,總結他對共同富裕的看法:「為了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必須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必須繼續進行市場改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僅把蛋糕做大,而且使得蛋糕的分配更加合理、公平。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但是我想重要的是,要有更公平的競爭規則讓我們的財富增加,而且在增加的過程當中有更好、更公平的合理分配。」

自推出共同富裕發展方向後,全球經濟學者對此進行了全方位討論。有以陰謀論猜測、有從宏觀經濟角度評論,也有讚揚這是中國在改革開放政策獲得豐碩成果後,避免出現嚴重貧富懸殊問題的長遠發展方案。眾說紛紜,但筆者認為發展民營企業本身具有重要意義,從國企獨大走向支持民企發展,這已令國家走向均富,帶來了廣泛就業和創業的效益。而共同富裕令包括中小微企都願意除繳稅外,自願為社會付出,中大企業也願意不只為追求利潤效益,而為社會民生而作出貢獻。這是祖國人民的一塊寶地,要好好保護、建設和發展,以免再受到外來侵略,並為未來子孫後代的福祉共同努力。《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