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互信與合作:變局中的選擇5月30日2024年隨著大國博弈所引發的地緣政治風險不斷上升。本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一系列中國進口產品大幅提高的關稅,涉及約值180億美元的商品,其中電動車、太陽能電池、半導體等科技產品成為首當其衝的對象。眾所周知,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採取嚴苛且針對性的經貿政策來企圖遏制中國經濟發展,因此金融業和製造業市場對此舉並未感到驚訝,而政經界普遍認為這一舉措與年底的美國大選密切相關。繼續閱讀
經濟通非硝煙的戰爭3月7日2024年 新的一年,人們盼望世界和平與國泰民安。然而,事實上全球規模級戰火只有不斷擴大,沒有顯示出任何減低的跡象。 世界上有兩種戰爭,分別是「硝煙戰爭」和「非硝煙戰爭」。貧窮國家內戰頻頻,軍閥政府利用武力來進行政權更迭。而俄烏戰爭及以巴衝突都造成了雙方傷亡慘重,人民流離失所,甚至引發人道災難。在這一種戰爭模式中,全世界都知道這兩場戰爭的參與者都非交戰本國,而是代理人戰爭。一方出人民土地,另一方則出錢出力,而戰後的格局、債務及重建便是談判的籌碼和代價。 令人嘆息的是,人類沒有認真閱懂歷史,生靈塗炭的悲劇還是不斷重演。最可恨的是絕大部分具影響力又標榜重視生命的國家,沒有制止戰爭,反而是靠邊吶喊助威,更甚者視若無睹,背離了以往推動和平和愛惜地球的態度。同時,這也凸顯出聯合國安理會和主要國際組織的無能,竟然連沒有約束力的停戰議案都久久未能通過。 相較於「硝煙戰爭」,更可怕的是「非硝煙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列強國家,近年都經常對別國實施多項制裁,包括停止經濟援助、禁止公民與制裁名單上的政府進行金融交易、停止從被制裁國家進口產品、禁止被制裁人士入境。而最常採用的是大幅增加關稅和制裁個別企業及政府官員,以達到阻嚇的作用。這些措施嚴重影響二戰後全面復甦的全球經濟,單邊主義也導致了國與國之間出現拉幫結派的現象,破壞全球供應鏈的運作,亦加深逆全球化,令生產成本上升,加劇通脹等問題。 中國自改革 開放成功和平崛起,並主動協助貧窮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協助和輸出技術,同時分享自身在基建技術及文化產業方面的經驗,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獲得更多國家認同。由此可見,中國正積極發出自己的聲量,為全球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根據環球時報研究院去年底發布2023年20國民意調查報告顯示,60%國外受訪者認為中國的全球引領力正在上升,普遍認為中國的發展方式完全成功及相當成功。包括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推動科技發展及新質生產力等中國策略模式,獲得非凡的成就。而中國式現代化成功打破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唯一性,讓發展中國家選擇不同方式推進國家發展和進步。 據數據顯示,來自不同國家的受訪者對中國公民到本國旅遊、兩國間開展科技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國青年交流的支持率最高,均超過60%,其次為加強衛生與環境領域合作、增加商貿往來和基礎建設合作,均獲超過半數的支持率。 從客觀務實角度來看,地緣政治局勢在短期內難以有所改變,但只要中國繼續進行改革,提升科技及文化水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並同時持續向外界輸出善意和追求和平共處的理念,相信終會為世人帶來希望和美好生活,願世上無論是「煙硝戰爭」和「非煙硝戰爭」都遠離人類,實現和平共處,共享經濟成果。《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繼續閱讀
Capital HK塞翁失馬,焉知非福7月9日2022年新冠疫情、中國經濟騰飛及俄烏戰爭引起了地緣政治,並加劇了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現象,亦引起通貨膨脹和生活物資短缺。與此同時,近期多方評論,若南海出現戰爭危機,將會是世紀人為災難。經貿關係首當其衝,估計過去半世紀所簽署的一系列經貿協議就此劃上句號,政治鬥爭迫使各國靠邊站。然後是國際間全方位制裁、小型戰爭或邊境軍事衝突等。最終亞洲地區劍拔弩張的氣氛與戰爭陰霾將嚴重打擊經濟和民生發展。繼續閱讀
Capital HK重振經濟 如履薄冰6月16日2022年東方明珠亮起來,慶祝「魔都」復活了。6 月 1 日本是平凡不過的日子,但卻因為上海封城兩個月後全 面重開,市民都於零時零分都湧出來慶祝。然而上海作為中國主要金融和物流中心之一,封城措施可謂 牽一髮而動千鈞。長三角幾個省市數以萬計製造業因此停止運作,產生的供應鏈斷層更影響全國。因此 解封只是重啟民生和經濟的第一步,緊接下來是一連串的經濟恢復措施,這些重振經濟措施更要確保 Omicron 新型變種病毒不會再次傳入內地,以免觸發政府再次以封城 為抗疫策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