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 Tech不再猶豫達成創業夢想9月25日2024年科技創新已成為全球產業發展方向,改變了人類的工作模式,甚至影響到行為與思想。製造業從自動化轉型為智能化,香港的工業界經過升級,形成幾種獨特模式:專注於以先進科技投入精密生產模式,以設計及科技驅動新型工業化;善用知識產權及法治優勢,打造自主品牌,揚帆出海;運用先進系統,成為地區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樞紐。繼續閱讀
EJ Tech科技詐騙 新挑戰7月10日2024年當流動支付成為主流,雲端服務拓展,加上虛擬和數碼貨幣普及,智能科技取代傳統消費模式,我們的未來將交給數據擁有者。近年人工智能(AI)科技發展迅速,在出行、消費、服務等行業為用戶提供便利,隨之而來的是個人私隱、詐騙等風險逐漸浮現。以往針對個人的詐騙是採用電郵、電話,而現今的科技詐騙手法則更加複雜和高明。繼續閱讀
EJ Tech經濟下行造就企業創新突圍5月22日2024年全球正處於陰霾中,戰爭與衝突不斷,地緣政治問題嚴峻。然而,市場仍然充滿潛力,只要肯動動腦筋,總會找到解決之道,繼而開啟成功大門。其中,新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可能是個重要的契機。繼續閱讀
EJ Tech新質生產力的機遇2月14日2024年國家推動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重要引領方向。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並在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繼續閱讀
EJ Tech香港STEM教育下一站1月17日2024年元旦的維港煙花美景固然可觀,但觀賞逾350架無人機在寶蓮寺天壇大佛上空排列出各種吉祥圖案,配合數碼燈效和音樂,閃耀夜空,感覺更加新奇別致。欣賞 無人機表演之餘,也可思考近年香港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有何進展,未來應向哪方向走?繼續閱讀
EJ Tech內地數字化經濟發展機遇12月20日2023年面對經濟環境的變動,企業必須擁有求變和創新精神。香港工業界正應對全球經濟下滑及地緣政治的挑戰。過去三年,數碼科技的應用在大幅增加,數字化經濟勢已成為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雖然政府推動企業數碼轉型及利用電子消費券推廣移動支付,但香港的數字經濟仍未見起色。繼續閱讀
EJ Tech工業創新推動循環經濟7月12日2023年全球對疫後復甦抱有期望,各國均有政策推動經濟和改善民生。香港工業界面對歐美訂單減少、供應鏈問題及成本上漲等挑戰之餘,亦期待創新科技可以增強競爭力,帶動經濟發展。 作為全球大型工業展覽會之一,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2023國際橡塑展」是復常後人流最高的工業展覽,吸引全球逾3900間參展商出席。今年主題是「綠色、智能、先進」,筆者相信經過疫情的沉澱和默默研發,工業製造界將展出大量創新產品及技術,帶來合作商機,利用科研成果增強競爭力。繼續閱讀
Capital HK香港國際創科展 (InnoEx)4月13日2023年在復活節長假期後,香港的經濟活動再次活躍起來。本周,香港貿易發展局一連四天舉辦了三個展覽會(「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香港國際春季燈飾展」及「香港國際創科展」)和數字經濟峰會(Digital Economy Summit, DES)為香港展覽業復常拉開序幕。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外車水馬龍,會場內人潮湧湧,許多參展商和入場者都是來自內地和外國,這種熱鬧氣氛象徵著香港重回亞洲展覽中心。筆者首兩天出席貿發局舉辦的展覽活動,其中以香港特區政府及貿發局舉辦的首屆「香港國際創科展」(InnoEX)為主,包括設在會展中心新翼的交流酒會和開幕儀式。交流酒會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商務代表及商界領袖,在初春夕陽餘暉下,大家歡愉交談。筆者與不少來自海外的新舊朋友細談過去三年來的疫情點滴,氣氛融洽。 繼續閱讀
EJ Tech後新常態的供應鏈危與機7月14日2021年金融界經常以黑天鵝效應(Black Swan Theory)來形容本應極不可能發生,但實際上卻又出現的事件。今年3月,這效應便在航運業上應驗,長榮海運貨櫃船在蘇彝士運河擱淺,使運河癱瘓整整7天,造成超過300艘船隻無法通行,出現歷史性運河大擠塞,轟動全球航運界,所產生的經濟損失估計超過60億美元,還有不少法律訴訟仍在進行中,這絕非1.5億美元罰款可以補償。蘇彝士運河事件亦令全球航運界尋找後備方案,更加快推進供應鏈管理的前沿發展。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