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數字化轉型

廖錦興博士| 10月12日2022年

隨著企業競爭激烈及數碼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工商業界均以工業4.0為目標提升自身競爭力,香港亦有多間機構全力推廣工業4.0、IoT物聯絡及數碼轉型。而內地在過去十年已不同形式和力度進行數碼轉型,當中以深圳市、杭州市及上海市比較突出。

據《2020年畢馬威科技行業創新調查》(Technology Innovation Hubs 2020)研究報告中,對12個國家共800多名全球科技行業領袖參與(其中110名來自中國內地)調查,顯示中國四個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香港和深圳均擠身未來四年科技創新樞紐20強之列(三藩市/矽谷以外),香港、上海和北京位處前10強,深圳則於17位,而星加坡和紐約分別是第1和5位。

中國將深度科技創新視為國家發展重點,盡管各省市面對嚴峻挑戰亦迎難而上。尤其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令各種創新科技流入中國備受限制,科技發展只能靠自家研發。以上海市為例,在本月推出《上海市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包括“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目標是通過數據要素、數字技術加快企業組織模式創新、產業鏈延伸鏈接、大中小融通發展和生態圈供需適配,重點實施八大專項工程和五項保障措施,通過項目化、工程化方式,加快推動重點產業轉型升級。

《實施方案》目標是在2025年可達到一個先進的創科國際水平:

一)規模以上製造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數字化轉型比例不低於80%;

二)五大新城規模以上製造企業完成智能工廠L2級改造提升;

三)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達2000億元;

四)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全方位引領的量化格局(10個試點示範區、200家示範性智能工廠、30個工業互聯網平台、40家“工賦鏈主”及50個超級場景);

詳情可瀏覽相關網上公布。

與此同時,北京亦正迅速發展成為軟件和平台業務,致力建立及加強5G、量子計算、生命科學、光磁等。深圳在硬件、嵌入式系統和5G應用處於領先地位,亦積極開發新材料、半導體、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領域。

在香港,生物科技、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是關鍵性的發展領域,加上本地有濃厚創新創業氣氛。因此,新一屆政府應在這些領域内爭取及吸納來自内地和國外人才之餘,更要善用資源培養自家青訓人才,筆者深信「本地土炮」人才亦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