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高管 KPI 的迷思

廖錦興博士| 10月20日2021年

在上月一個青年組織的論壇上,一位青年人發問:「在現今香港的政治新環境下,選票和民意還重要嗎? 未來政治領袖的 KPI(關鍵績效指標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是什麼?如何去量度政治領袖的表現?」 與會者都以實務工作及能否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政治領袖的 KPI,並強調選票多少不是政治人物的 KPI。 我反而將之放在商業職場上作為思考方向,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課題。

在大部分商業社會,企業高管能完成甚至超標完成老闆的所定下的業務預算便成為企業寵兒,因此績效 主義(meritocracy)成為企業高管甚至政治人物的金科玉律。作為一個企業高管,什麼是最恰當的 KPI? 是業績、下屬的認同還是股東的信任?相信大部分人都會相信績效主義,究竟怎樣的績效才是企業高管 的 KPI? 在極度盛行資本主義的國際都會,社會精英幾乎都以績效主義為上游的方式。亮麗的銷售業績 能令高管呼風喚雨,天文數字的年終獎金、乘飛機坐頭等機艙、入住六星級酒店、豪華房車出入還有高 額消費簽帳的公司信用卡,可謂應有盡有,尤其是任職在金融機構的基金經理或跨國化工集團的總裁, 績效主義的成果是享有極高薪金和特權。

在這推介一本新書「成功的反思」(The Tyranny of Merit) ,由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哲學家邁可.桑德爾 (Michael J. Sandel)去年推出。書中提及績效主義的利害關係,“Merit”是指人的成績、績效、優點等表 現,而依賴績效獲獎賞、高薪資和待遇即績效主義,若放在政治上便是菁英主義。然而桑德爾在書中也 點出績效主義的陰暗面:

  1. 績效主義是著重依績循賞,因此高管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超標完成預算,其他的事情並不考慮,如現 今社會對 ESG 的重視將被視而不見,石油公司總裁只管鑽油和提煉石油,不重視海洋生態和生產安全; 地產開發商用種種手段底價投地,建好後抬價出售,而「樓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完全聽不入耳;

  2. 績效主義使企業高管獲高薪厚職,但中前線人員的待遇卻不會因此而水漲船高。例如 1970-2017 年 間,美國公司 CEO 的平均薪酬從一般員工的 30 倍,暴升至 300 倍,這樣令貧富不均和不公義的社會 情緒上漲,增速社會分化和民粹主義。

我認為績效是企業成長及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初創企業。因為初創企業從掙扎求存到增值升級 必須要有業績和營利的績效,但企業要達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除量化效益還要有質化優勢,因此既要有 業務績效也要重視人才培訓、良好管治、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等。

撰文:廖錦興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