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企OpenAI推出人工智能聊天程式ChatGPT後,各種人工智能及相關產品門庭若市,引發教育及工商界別針對這類技術,對教學和營運影響的熱烈討論,工業和創科界更對前沿科技的發展引頸以待。談到不少工種將被人工智能技術取代,屬於去年的熱門話題,各有論點,在此 不贅。筆者認為,人工智能將是工業界技術人員的機遇。
人工智能將是工業界技術人員的機遇。 (shutterstock網上圖片)
早前,筆者與歐洲化工界巨擘就亞洲區工業發展進行深入交流,這位代表德國領先企業駐華領導人有一個值得思考的觀點:「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利用大數據,根據用家的提問給予詳細的資料,甚至解決方案,這是了不起的科技。然而,在製造業的供應鏈管理和突破盲點,需要全方位的溝通才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案。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信、經驗,才是解決方案和創新設計的『最後答案』。」筆者相當認同這個觀點,當人工智能機械人迅速地,為用家提供前期資料時,讓技術人員更快找到最後答案。
筆者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應推動創新科技成為香港經濟的新引擎。藉着人工智能機械人和大數據處理中心的發展,培育新一代工業專才,為未來新型工業化奠定基礎。
香港工業總會在最新出版的季刊中,分析了當前香港發展創科的痛點:缺乏一個完善培育工業人才的機制。在檢視香港工業人才培育歷史方面,盤點了產業變革中的工業 教育,從上世紀中的工業學校到八十年代的職業訓練局,為香港工業發展培育了不少具實戰經驗的「紅褲仔」技術人員。
工總舉出三個工業強國在培育工業人才的措施:
一、日本透過專業學校培訓高中生,並升格為專業職大,涵蓋大數據及物聯網等領域。
二、德國實行雙軌制,分為職業導向的專科中學,以及高等教育導向的文理科高中。透過職業技能考試,學生可獲得專業技師學歷認證。
三、美國在2014年擴大學徒制度,解決「學用落差」問題,讓學生接受實際工作技能培訓。
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在2020年,向本港的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建議內容與以上國家的方法相似,表現出足夠的前瞻性。誠然,香港要提升工業專才教育水平,除了教育局會否採納檢討報告外,還需政府大力推廣職業專才的社會地位,以及對特區而至國家的貢獻,突顯製造業的重要性。職業專才的領域廣而專,從飲食業到航天科技業,若要等國家選拔出第一位香港人為載荷專家,可能為時已晚。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