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功績、繼承遺志、團結奮鬥」- 悼念前國家主席江澤民

廖錦興博士| 12月8日2022年

前國家主席、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於11月30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12月5日移往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悼念儀式在12月6日早上十時進行,全國默哀三分鐘,習近平主席致悼詞讚揚江澤民一生為國為民,並曾說「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我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筆者12月6日出席北角社區會堂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追悼大會。 (.圖片)

筆者12月6日出席北角社區會堂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追悼大會。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前老一輩的中國人對新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記憶猶新;上一代的中國人對鄧小平的南巡、改革開放及堅決收回香港印象深刻;年輕一代見證習近平主席帶領國家站起來及富起來,在世界舞台舉足輕重,走向富強之路。然而凡事皆有因果,若沒有前人種樹,哪有後人享福?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在1989年6月被選為中共總書記,隔年3月任中央軍委主席,1993年3月任國家主席。當年經濟民生疲弱,人民生活十分艱辛,並受到西方國家的所謂制裁,百上加斤,國家正值風雨飄搖的日子。江澤民接過這「燙手山芋」,經過不斷創新發展的黃金十年,扭轉經濟劣勢,提升整體國力。在接棒時國家GDP總值不足2萬億元人民幣,而在卸任時GDP已增至18萬億元,晉身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在江澤民主政的十年,中國在多方面都有進步和突破,如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和取得2008年奥運會主辦權,而加入世貿對中國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及作用,為出口加工業帶來無比商機,確立世界工廠的位置,締造中國經濟崛起。

在外交上江澤民奉行韜光養晦,避免讓國際爭端阻礙國內經濟發展,江澤民的名言「悶聲發大財」背後的意義深遠。記得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埋怨前幾任美國總統沒有及時壓制中國的崛起,還讓中國加入世貿,相信他所指便是江澤民和胡錦濤執政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期。而江澤民2000年在南下考察時首次提出三個代表的想法(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始終代表中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年正式定名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中共長期執政的理論依據。

最令香港市民對江澤民有深刻印象想必是1997年香港回歸的歷史時刻。他親臨香港參與交接儀式,從英國人手上接回香港主權,結束英國對香港的155年殖民統治。還有在1989年7月在中南海會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時「井水不犯河水」的談話,意味保持香港資本主義制度。在江澤民執政時期,中美關係大致向好,與兩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和小布殊)關係良好。在兩岸關係方面,亦有良性突破,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分別成立,作為兩岸對接的機構,並在1992年達成「九二共識」,並大力發展兩岸的經貿關係。

中國自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政策,透過落實農業、工業、科技與國防四個現代化,將發展成為現代化國家,揭開中國走上富強之路的新篇章,在脫貧工作更取得空前成功,貧窮人口減少超過7億人。全球超過70%的減貧人口來自中國,中國減貧成功,令聯合國提早三年達到「將全球極貧人口減半」的目標。這些成功除了中華民族堅毅精神,亦有賴國家領導人的智慧,江澤民領導中國期間,目光遠大,審時度勢,總是從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從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出發觀察和思考問題,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其他各方面創新,各方一定要努力學習江澤民的革命精神和風範,為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及和諧的現代化國家。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