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香港新機遇

廖錦興博士| 11月10日2022年

香港疫情漸趨穩定,在「0+3」檢疫安排後,入境人數隨之倍增,而緊接着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七人欖球賽和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等大型活動成功舉辦後,香港的復常之路正式啟航。接下來的年度馬拉松賽事和毅行者比賽着實令市民感受到香港起動,反之因為俄烏戰爭持續膠着、歐美正步向經濟衰退、高通脹和能源糧食問題令全球經濟面對莫大挑戰。究竟香港在疫情減退後,面對的是機遇還是困境?

筆者本月初出席灼見名家以「後疫情時代 香港新機遇」為題的周年論壇,當中來自大學教授及初創投資代表均對香港前景抱有期望,亦相信現在是發展創新創科的大好時機。而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及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的看法截然不同,陳教授認為地緣政治使二戰後建立了幾十年的全球化經濟體系化為烏有,新冷戰產生兩大陣營,別說貿易合作,由於各國政治形態壁壘分明,亦使關係格外劍拔弩張。中國與歐美之間難以回復昔日的美好時光,國際貿易關於「只談生意、不談政治」的潛規則已一去不返。

在「創科創未來」的嘉賓分享精闢的見解。 (.圖片)

在「創科創未來」的嘉賓分享精闢的見解。 (.圖片)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更明言對施政報告部分內容感到失望,認為報告未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提出的「四點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準、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和共同維護和諧穩定)推出相應的改革措施。筆者認為「四點希望」是一個治理願景,而非一份施政報告能解決,事實上新一屆政府並非對這些方面置諸不理,強化改革公務員系統、維護國家安全、利用創新科技推動經濟發展、促使高效率建屋加快市民上樓等都有利「四點希望」的進程。

在「新局新挑戰」的討論中嘉賓都提出多角度的分析。 (.圖片)

在「新局新挑戰」的討論中嘉賓都提出多角度的分析。 (.圖片)

另外,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下月推出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有四大發展方向,重點有八大策略,包括強化基礎研究、發展優勢產業、堅守國際化、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發展科普,並會推進四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目前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這一挑戰將帶來政府財政赤字擴大或醫療系統壓力上升,必須開源才能維持系統運轉,因此發展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等增加土地資源儲備都是刻不容緩的計劃。

筆者對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的分享甚有同感,盧教授指出,香港在過去25年來對創科的投入愈來愈大,資源是前所未見,而大學教授就研究成果開設公司的想法和希望亦大幅增加。然而生物科技發展在進入內地市場,仍受到不少限制,如樣本和數據無法「過河」,非內地居民無法開設相關公司,以及研發專利權不能自動在大灣區各城市互相認受註冊。這種「大門開了,但小門未開」的現象往往成為行業發展的阻礙因素。香港工業界一直以來就這些問題向內地省市甚至中央反映,大灣區發展仍是國家大方向,亦是國策,而「開小門」是省市政府的權力核心和執行力度的問題,期望特區政府幫助解決,讓香港的優秀研發推進到全國應用,真正做到上述「四流」的目的。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