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地緣政治

廖錦興博士| 10月5日2023年

自2016年共和黨的特朗普獲選為第45任美國總統後,採取更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和民族主義最大化,引發新一輪中美貿易爭端。宣稱中國偷竊美國知識產權、大幅增加中國產品入口關稅和出現種種制裁及挑起台海危機,由中美關係引發的地緣政治風險越趨嚴重。然而地緣政治絕非中美關係獨有,而是全球性的現象。如因北約向東擴張引發俄烏戰爭,自2014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到目前的俄烏戰事,可見地緣政治令東歐諸國陷入重重危機。

塞爾維亞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昔日戰役年年嚴重打擊經濟,現正積極在農業、工業和旅遊業方面尋求突破。 (廖錦興博士提供圖片)

塞爾維亞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昔日戰役年年嚴重打擊經濟,現正積極在農業、工業和旅遊業方面尋求突破。 (廖錦興博士提供圖片)

從地緣政治風險(Geopolitical Risk GPR)指數,揭露東歐地緣政治的風險已遠超中美和台海局勢,並將危害全球。GPR由美國聯準會經濟學家Dario Caldara和Matteo Iacoviello所編製,統計自1900年以來國際報章雜誌上討論負面地緣政治事件或威脅的比例。雖然媒體的報道手法頗受質疑,但GPR也可以作為參考其中之一。

上月,筆者到東歐其中五個國家,包括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克羅利亞及匈牙利,探索當地的經濟、民生及人民對未來的看法。這個兩週多瑙河之旅首站是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這千年古國自俄烏戰爭以來,飽受戰爭的牽連,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筆者從當地人口中得知早前某些城市遭到無人機襲擊,戰爭表面上沒對人民的生活造成影響,但心理確實有留下陰影。

巴爾幹半島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廣義的巴爾幹半島共有11個國家,共有面積為47.6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上世紀的巴爾幹半島東歐國家民族主義思想盛行,亦經歷多次毁滅性的戰爭,令生靈塗炭、人民流離失所。在多次革命後走向西方民主制度,經濟民生比以往的社會主義制度獲得明顯改善,但仍未到人民理想的西方經濟發展水平。

在旅程後,筆者有幾點體會:

一、東歐國家經歷的近代戰亂,如南斯拉夫解體(Breakup of Yugoslavia)、羅馬尼亞革命等,由此引入西方民主政制,改變了整個巴爾幹半島(Balkans)地區的局勢。東歐的民主化和北約(NATO)的軍事力量,令歐美對該地區的影響力大增。人民普遍對脫離共產黨的社會主義而感恩,旅程中的景點和當地導遊都強調共產黨時期的慘痛經歷。東歐的危機不僅是軍事上,也包括宗教衝突、民族仇恨、經濟競爭和大國之間的角力等;

二、東歐人民對中國和亞洲的歷史和現況不認識,正如亞洲人對東歐1989年/1990年翻天覆地的改變、革命和民主化不了解一樣;

三、塞爾維亞(Serbia)作為原南斯拉夫的本體,人民並不想分裂而發動戰爭,其政治體制與周邊國家格格不入,這是可以想像。而新生代對地緣政治亦感覺不大;

四、東歐國家擁有幾千年歷史,對人類學、歷史學、政治學都非常重要;

五、東歐國家的經濟產業單一,主要依賴歐盟,經貿發展慢,自主性較低。教育、科技遠遠落後於西歐和北美洲,甚至比亞洲都慢。但年長的人民從戰亂走出來已很開心滿足,而年輕人就業和創業的氣氛並不濃厚,階層流動亦有所限制;

六、在塞爾維亞時,親身前往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毀的原地址(使館於1999年被美國的B2轟炸機擊中)悼念。此次參觀印象深刻也難忘;

七、東歐的食物與亞洲不同,但酒類產品的性價比高,物價指數低。

巴爾幹半島有「中東火藥庫」之稱,多年來地緣政治風險相對偏高,在引進西方民主制度後地區穩定得以改善。但經濟戰亦蠢蠢欲動。東歐南面處於歐亞兩洲的土耳其亦提出「伊拉克之路」倡議對抗在G20峰會宣布「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計劃。

筆者剛完結東歐為期兩週的旅程,該區的槍聲又起了。9月底,科索沃北部發生塞爾維亞族武裝分子伏擊阿爾巴尼亞族警察事件,令種族緊張局勢急劇升溫。應對塞爾維亞在沿科索沃邊境增兵及部署武器,北約計劃增加兵力應對。「鬥爭戰爭不知何時了,和平共處盼望快到來!」

在多瑙河乘船從保加利亞進入塞爾維亞需要經過Iron Gates,東歐國家之間地理相連但關係微妙。 (廖錦興博士提供圖片)

在多瑙河乘船從保加利亞進入塞爾維亞需要經過Iron Gates,東歐國家之間地理相連但關係微妙。 (廖錦興博士提供圖片)

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誕生於1873年11月17日,這一天佩斯(多瑙河左岸)與布達和老布達(多瑙河右岸)合併了。 (廖錦興博士提供圖片)

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誕生於1873年11月17日,這一天佩斯(多瑙河左岸)與布達和老布達(多瑙河右岸)合併了。 (廖錦興博士提供圖片)


接收最新資訊

要接收最新的文章,請考慮成為訂閱者。每星期發布新科網人語的內容。多謝支持青工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