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整體經濟下滑帶來的挑戰,香港工商業界對2024年持觀望態度,但各類推廣活動並未因此降溫。去年4月深圳的國際橡塑展(Chinaplas)、10月在德國舉行的國際塑料加工展(Fakuma),以及本月初在美國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均見人頭湧湧,便知各界仍憧憬未來經濟復甦。
香港工業界去年10月,亦有組團參加德的Fakuma展覽。 (廖錦興博士提供圖片)
其中Fakuma更是德國塑膠業歷來最熱鬧的展覽,吸引全球各地1636間企業及近4萬名中外人士參觀。44%參展商屬於德國以外地區,其中120間來自中國。「當數字化遇見循環經濟」(Digital meets Circular Economy)的大會主題,已告訴大家數字化、自動化、能源效益及可持續性等是全球焦點。
香港工業界亦組團參加Fakuma展覽,包括香港工業總會轄下的考察團,筆者一位資深同事隨團出發,回港後舉辦參展分享研討會。過去製造業都以創造盈利為經營目標,惟因應科技發展及循環經濟的大趨勢,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生產流程數字化、降低能源消耗及提高製造,還有加工企業的營運表現,成為行業持份者的主要任務。參展商利用最新技術,把產品回收後的材料提高質量水平,全面做到循環經濟的要求。
考察團先後參觀了機械生產商克勞斯瑪菲(Krauss Maffei)的2米高、超大型及光固化立體造型3D打印設備,還有利用微發泡注塑生產系統及在線混煉注塑系統(Direct Compounding Injection Molding),使生產過程減少碳排放、簡化物流和倉儲作業工序。德國阿博格(Arburg)公司展出利用熱裂解、溶劑性及機械性類別的循環生產系統,協助製造業應對減排要求。
近年不少展覽會都有國際檢測及驗證機構 ,藉着大型展覽會推廣服務,如「國際永續發展和碳驗證」(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 Carbon Certification, ISCC)發揮重要作用。ISCC成立於2006年,專注於確保供應鏈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可持續性,依據歐盟的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 RED),提出一個驗證原材料和產品的永續性、可追溯供應鏈及溫室氣體排放和減量系統。ISCC更提倡從生物質中提取能源和材料,以減少石化污染,達到材料及環境永續發展。透過簽發證書,企業可證明其產品或材料具可持續性,從而獲取進口便利,並符合全球多國對減排目標的認可。除ISCC外,亦有ISO 14067碳足跡查證、ISO 14064溫室氣體排放、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等國際監測或驗證標準。這些國際認可標準,將成為製造業或主要製碳持份者減排的合作夥伴,有助評估其對氣候變化的貢獻、制定減排策略,並提供監管機構所需的分析和報告。